价值超过2500 亿美元,是数字经济的中心。
热门的购物视频(其中有影响力的人展示和讨论最近购买的商品)和开箱视频(内容制作者打开、展示和评论新产品的视频)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广只需轻松点击即可购买的无数消费品。
但是,当许多人担心自己的财务未来时,影响者文化和流行的消费习惯会发生什么变化?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鼓励我们省钱的内容制作者——有影响力的人告诉我们不要购买时髦的、也许是不必要的商品,比如大量的万圣节装饰品或奢侈的护肤品。
与此同时,美国关税对全球经济,青年失业率飙升,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加剧。消费,这一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备受公众热议的社会实践,如今再次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交媒体用户几乎把所有事情都称为“衰退指标”。例如,网红凯特·奥布莱恩 (Kate O'Brien) 在 TikTok 上爆红,向用户展示如何从包装中挤出剩余的美容产品,以免浪费,就是众多例子之一。
随着有关经济衰退的讨论不断升温,社交媒体趋势(如去影响力)帮助我们了解流行文化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衰退论者的崛起
经济衰退总是对流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如今的网红行业铺平了道路。时尚博主在这段时期人气飙升。
失业的媒体工作者和想要进入该行业的年轻创意人士转向网络博客——并最终转向 YouTube 和 Instagram 等新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时尚、美容和生活方式内容。
21世纪初的流行文化以奢靡为特征,购物者挥霍无度,购买诸如名牌“ It Bag ”之类的商品。经济衰退来袭时,购物者被指责为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主要原因是他们消费超出了自身能力。为了支付这些开支,消费者背负了更多的家庭债务和抵押贷款,这成为了经济衰退的诱因。

“衰退论者”一词在时尚博客中逐渐流行。这些“衰退论者”通常精明,主要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她们会花费数小时在TJ Maxx,寻找价格实惠的时尚商品。
他们教会了他们的网络粉丝如何高效消费,并避免购买价格过高的名牌商品。经济衰退论者被打上了“高效消费者”的标签。近20年后,经济衰退论者再次出现,这次他们以“去影响力者”的。
去影响力内容会迅速传播
2023年1月,“去影响力”(社交媒体用户鼓励粉丝购买更便宜的产品,而不是更昂贵的替代品)成为TikTok上的热门趋势。它迅速走红,在TikTok上的观看次数超过10亿次。
TikTok 上的内容去影响力化最初在该平台的美妆社区。此后,这一趋势已扩展到其他小众领域,例如秋季购物季和亚马逊 Prime Days。
就像经济衰退论者一样,去影响力化在一个独特的文化时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物价危机占据了新闻头条。对于那些连食品杂货等基本生活用品都买不起的人来说,观看网红们炫耀奢华公关成果的在线视频变得困难重重。
睫毛膏门与真实性
除了经济焦虑之外,人们对真实性的追求也促使人们减少内容影响力。例如,TikTok 上的“睫毛膏门”丑闻就围绕着美妆博主Mikayla Nogueira 的一段臭名昭著的赞助视频展开。Nogueira 当时正在推广欧莱雅新款伸缩睫毛膏,但 TikTok 用户注意到她戴了假睫毛。
早期的“去影响”视频谴责诺盖拉不道德地提倡盲目消费。如此一来,诺盖拉就被描绘成21世纪初挥霍无度的女性消费者,而“去影响”者则被描绘成更有道德的“衰退论者”。

然而,批评者认为,去影响力化毫无意义,因为作为一种趋势,它仍然会鼓励用户购物。无论你推广的是高端美妆品牌售价 50 美元的粉底液,还是更便宜的药妆替代品,你仍然在促进消费。
但这正是病毒式传播的精髓所在。去影响力化告诉社交媒体用户如何通过购物来维持消费周期,只不过现在购物效率更高了。在当今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正在将重新定义为一种高效、多产的活动。
未来的消费趋势如何?
去影响力化无疑会让社交媒体用户更加认真地思考是怎么花的。我们或许都需要一点这样的思考。
但去影响力化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觉得消费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唯一责任人。经济衰退时期的消费趋势,例如去影响力化,有时会将焦点从负责经济稳定的机构人物转移到个人购物者身上。
而且,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例如名牌包和美妆产品,往往被认为是浪费或不必要的。消费文化和网红行业历来都是女性主导的领域。诸如过度消费或不道德的网红等性别刻板印象常常被归咎于经济危机,而经济衰退论者和去网红(通常是女性)则被赋予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
随着经济陷入困境,网红们会继续发布削弱影响力的内容。就像之前那些经济衰退论者一样,他们决心教导粉丝们如何在关税冲击下消费——无论这是否是他们的工作。
艾丹·莫尔 (Aidan Moir) 温莎大学
兼职讲师。本文转载自《对话》(The Conversation) ,并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阅读原文。






